日企MC式生存:東芝20億美元擴充半導體產能
在“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日元貶值刺激效應下,東芝(6502:Tokyo)將其兩年來的第一個主要產能擴充投資瞄準了半導體。
8月6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東芝正計劃與美國內存卡廠商閃迪(SanDisk)合資新建一個存儲芯片制造工廠,總投資額將達4000億日元(約合40億美元)。
在新工廠中,東芝與閃迪預計將各出資50%。事實上,在此次合作之前,東芝已經與閃迪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同樣生產NAND型閃存芯片。
“雙方肯定是看到這塊業務有利可圖?!睎|芝電腦網絡(上海)有限公司產品管理本部總經理董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東芝的半導體業務掙了很多錢?!?br>
東芝公司于今年5月8日發布的2012財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業績顯示,期內東芝半導體業務所在的電子元器件部門實現營收13353億日元,營業利潤為914億日元。與此相比,電視機、筆記本、個人電腦等業務所在的數碼產品部門盡管營收達14327億日元,但卻出現了244億日元的運營虧損。
“日系廠商的筆記本業務沒幾個掙錢,但東芝不怕?!?月6日,董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整體是盈利的,東芝的半導體、社會基礎設施等其他業務給我們吃了定心丸?!?br>
擴充半導體產能
東芝的電子元器件部門包括閃存、數據存儲驅動以及其他半導體業務。其中,NAND型閃存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三星,位居全球第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HIS Global的數據,2012年,按出貨量計算,三星在這一市場的份額為37%,東芝為31%。
從全球來看,NAND型閃存的市場需求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出現大幅下滑。其價格與用于個人電腦的DARM(動態存儲器)一樣,一路走低。日本DARM廠商爾必達就在此輪危機中由于債務纏身,最終被美國同行美光科技收購。
不過,最近一兩年來,由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貨量的迅猛增長,NAND型閃存的市場開始復蘇。市場調研機構集邦的數據稱,以今年6月為例,下旬的NAND型閃存價格就較同月上旬上漲約2%-5%。目前,供給模組廠的32Gb規格產品合約價在3-4美元,64G產品則介于5-6.5美元之間。
東芝的NAND型閃存業務一度出現減產3成的窘境,但隨著移動終端大潮的到來,以及日元趨于貶值的契機,其閃存工廠自今年初以來就一直處于滿產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東芝就此擴充產能也就不在意料之外。根據日本媒體消息,東芝與閃迪計劃合作新建的工廠預計將在下一個財年投產,屆時其月產量將提升約20%。東芝計劃在新工廠采用16至17納米技術的芯片生產線,技術水平比目前采用的19納米技術也更高,這意味著東芝可以利用一塊單晶片制造出更多芯片,從而取得更大的成本優勢。
東芝的合資伙伴閃迪則是位于美國硅谷的閃存芯片廠商,屬于標準普爾500指數和財富500強公司。閃迪公司既向OEM渠道和公開市場銷售閃存產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于專利授權。閃迪稱,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經獲得了超過4400項專利。
7月16日,閃迪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黃智華在廣州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閃迪針對最新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數碼相機推出的至尊極速移動系列存儲卡,可以實現更快的數據傳輸,幫助消費者捕捉更優質的照片和視頻,并稱該產品可在零下25攝氏度到85攝氏度之間工作,在1米深的鹽水中浸泡72小時。
閃迪公司于7月17日發布的2013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期內其實現營收14.76億美元,同比增長43%;凈利潤為2.62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的1300萬美元。
日企MC的競爭力
董奕對記者表示,在電視、筆記本等消費電子領域,確實近年來日本企業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環境下很難適應,“日本廠商堅持質量和品質,而中國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在價格上”。
他以東芝的筆記本業務為例說,目前在很多同行采取外包給代工廠模式的情況下,東芝筆記本的最主要部件、主板等仍堅持自己研發和生產,這方面的投資會帶來相應的成本增加,“東芝的產品在保修期后出現問題的很少,但這同時也讓東芝的成本結構與其他廠商存在差距”。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在今年7月公布的調查顯示,2013年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為7600萬臺,排名前六的廠商分別為聯想、惠普、戴爾、ACER、華碩,市場份額分別為16.7%、16.3%、11.8%、8.3%和6.0%。東芝、索尼、富士通等日系廠商頹勢盡顯。另一家日本廠商NEC,則在兩年前選擇將個人電腦業務與聯想成立合資公司。
“從整個集團的業績來看,東芝的半導體、社會基礎設施等其他業務,對筆記本業務很大支持?!倍日f。
當然,他同時也透露,東芝總部剛剛經歷了架構調整,原來以區域為中心的組織架構調整為以產品為中心,這有利于通過集中采購和設計上的協同效應來降低成本。8月6日,東芝傳出新建半導體工廠消息的當天,東芝電腦在廣州發布其包括游戲筆記本、超極本、平板電腦等在內的全線新品?!?013年,東芝筆記本的成本會下降?!倍葘τ浾弑硎?。
對于目前日本企業在消費電子等終端市場領域競爭力普遍下滑的現象,IC元器件網絡分銷平臺科通芯城的執行副總裁朱繼志解釋說,隨著韓國,中國臺灣、大陸電子產業鏈的崛起,日企曾經的成本優勢,如今變成了成本劣勢;同時日本終端電子企業的供應鏈很封閉,習慣采用日企的電子元器件,這使得其雖然掌握了電子產業鏈的高端制造技術,但成本居高不下。
但這并不意味著日本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研究專家姚海天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在MC(Materials&Components,即材料和零部件)產業上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MC居于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利潤率比較高,很多東西別國還生產不出來,或者質量無法抗衡?!币L鞂⒋烁爬槿毡酒髽I的MC式生存,“高附加值的MC產業,雖然不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卻是產業鏈上利潤最豐厚的部分”。
在2012財年,東芝的營收中B2B業務的占比為80%,B2C業務占比為20%。而東芝公司在最近發布的一項2013-2015財年三年規劃中提出,到2015財年總營收計劃達7萬億日元,其中B2B業務的占比要提高到90%,B2C業務的占比則下降至10%。
8月6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東芝正計劃與美國內存卡廠商閃迪(SanDisk)合資新建一個存儲芯片制造工廠,總投資額將達4000億日元(約合40億美元)。
在新工廠中,東芝與閃迪預計將各出資50%。事實上,在此次合作之前,東芝已經與閃迪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同樣生產NAND型閃存芯片。
“雙方肯定是看到這塊業務有利可圖?!睎|芝電腦網絡(上海)有限公司產品管理本部總經理董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東芝的半導體業務掙了很多錢?!?br>
東芝公司于今年5月8日發布的2012財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業績顯示,期內東芝半導體業務所在的電子元器件部門實現營收13353億日元,營業利潤為914億日元。與此相比,電視機、筆記本、個人電腦等業務所在的數碼產品部門盡管營收達14327億日元,但卻出現了244億日元的運營虧損。
“日系廠商的筆記本業務沒幾個掙錢,但東芝不怕?!?月6日,董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整體是盈利的,東芝的半導體、社會基礎設施等其他業務給我們吃了定心丸?!?br>
擴充半導體產能
東芝的電子元器件部門包括閃存、數據存儲驅動以及其他半導體業務。其中,NAND型閃存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三星,位居全球第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HIS Global的數據,2012年,按出貨量計算,三星在這一市場的份額為37%,東芝為31%。
從全球來看,NAND型閃存的市場需求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出現大幅下滑。其價格與用于個人電腦的DARM(動態存儲器)一樣,一路走低。日本DARM廠商爾必達就在此輪危機中由于債務纏身,最終被美國同行美光科技收購。
不過,最近一兩年來,由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貨量的迅猛增長,NAND型閃存的市場開始復蘇。市場調研機構集邦的數據稱,以今年6月為例,下旬的NAND型閃存價格就較同月上旬上漲約2%-5%。目前,供給模組廠的32Gb規格產品合約價在3-4美元,64G產品則介于5-6.5美元之間。
東芝的NAND型閃存業務一度出現減產3成的窘境,但隨著移動終端大潮的到來,以及日元趨于貶值的契機,其閃存工廠自今年初以來就一直處于滿產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東芝就此擴充產能也就不在意料之外。根據日本媒體消息,東芝與閃迪計劃合作新建的工廠預計將在下一個財年投產,屆時其月產量將提升約20%。東芝計劃在新工廠采用16至17納米技術的芯片生產線,技術水平比目前采用的19納米技術也更高,這意味著東芝可以利用一塊單晶片制造出更多芯片,從而取得更大的成本優勢。
東芝的合資伙伴閃迪則是位于美國硅谷的閃存芯片廠商,屬于標準普爾500指數和財富500強公司。閃迪公司既向OEM渠道和公開市場銷售閃存產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于專利授權。閃迪稱,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經獲得了超過4400項專利。
7月16日,閃迪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黃智華在廣州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閃迪針對最新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數碼相機推出的至尊極速移動系列存儲卡,可以實現更快的數據傳輸,幫助消費者捕捉更優質的照片和視頻,并稱該產品可在零下25攝氏度到85攝氏度之間工作,在1米深的鹽水中浸泡72小時。
閃迪公司于7月17日發布的2013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期內其實現營收14.76億美元,同比增長43%;凈利潤為2.62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的1300萬美元。
日企MC的競爭力
董奕對記者表示,在電視、筆記本等消費電子領域,確實近年來日本企業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環境下很難適應,“日本廠商堅持質量和品質,而中國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在價格上”。
他以東芝的筆記本業務為例說,目前在很多同行采取外包給代工廠模式的情況下,東芝筆記本的最主要部件、主板等仍堅持自己研發和生產,這方面的投資會帶來相應的成本增加,“東芝的產品在保修期后出現問題的很少,但這同時也讓東芝的成本結構與其他廠商存在差距”。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在今年7月公布的調查顯示,2013年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為7600萬臺,排名前六的廠商分別為聯想、惠普、戴爾、ACER、華碩,市場份額分別為16.7%、16.3%、11.8%、8.3%和6.0%。東芝、索尼、富士通等日系廠商頹勢盡顯。另一家日本廠商NEC,則在兩年前選擇將個人電腦業務與聯想成立合資公司。
“從整個集團的業績來看,東芝的半導體、社會基礎設施等其他業務,對筆記本業務很大支持?!倍日f。
當然,他同時也透露,東芝總部剛剛經歷了架構調整,原來以區域為中心的組織架構調整為以產品為中心,這有利于通過集中采購和設計上的協同效應來降低成本。8月6日,東芝傳出新建半導體工廠消息的當天,東芝電腦在廣州發布其包括游戲筆記本、超極本、平板電腦等在內的全線新品?!?013年,東芝筆記本的成本會下降?!倍葘τ浾弑硎?。
對于目前日本企業在消費電子等終端市場領域競爭力普遍下滑的現象,IC元器件網絡分銷平臺科通芯城的執行副總裁朱繼志解釋說,隨著韓國,中國臺灣、大陸電子產業鏈的崛起,日企曾經的成本優勢,如今變成了成本劣勢;同時日本終端電子企業的供應鏈很封閉,習慣采用日企的電子元器件,這使得其雖然掌握了電子產業鏈的高端制造技術,但成本居高不下。
但這并不意味著日本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研究專家姚海天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在MC(Materials&Components,即材料和零部件)產業上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MC居于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利潤率比較高,很多東西別國還生產不出來,或者質量無法抗衡?!币L鞂⒋烁爬槿毡酒髽I的MC式生存,“高附加值的MC產業,雖然不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卻是產業鏈上利潤最豐厚的部分”。
在2012財年,東芝的營收中B2B業務的占比為80%,B2C業務占比為20%。而東芝公司在最近發布的一項2013-2015財年三年規劃中提出,到2015財年總營收計劃達7萬億日元,其中B2B業務的占比要提高到90%,B2C業務的占比則下降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