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重金加碼芯片研發 4G構筑完整產業鏈
日前,《巴倫周刊》資深輯稿人刊文稱,華為與三星都已加大對自主芯片研發,并將其應用到自有品牌的手機中。據悉,華為在2013年對海思的投資增加了近10億美元,還在臺灣新設了一家研發中心。作為中國民族企業的杰出代表,華為一方面快速進軍4G市場,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力度,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4G產業華為必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華為芯片面臨“內憂外患”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一直備受青睞。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用戶數達2.7億;根據IDC預測,從2011年到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年復合增長將達26.2%,美英等市場僅為12%左右。智能手機日益普及,也讓智能手機最重要部件芯片產業發展變得令人關注。
在去年的MWC 2012上,華為發布的海思K3V2吸引了業界的諸多關注,而在近期,華為更是宣布將在年底推出八核心的海思CPU。據了解,從今年初開始,華為就已在推出的高端智能機上使用了K3V2,并得到了市場的相當認可。
在芯片產業長期被高通等芯片“大佬”把控的形勢下,K3V2的推出確實難能可貴,也足以說明中國的芯片產業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與國外廠商相比,國內的芯片技術、研發能力確實還存在一定差距。正如有些媒體所指出的,K3V2在制程、硬件架構以及游戲兼容性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需進一步完善、改進。
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潛力的不斷釋放,高通也開始進軍中低端芯片市場,以期能在即將到來的中國4G產業分得一杯羹。近日,高通宣布,其全資子公司美國高通技術公司將擴展驍龍200系列處理器,新增六款雙核及四核處理器,從而增強其入門級產品陣容。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Jeff Lorbeck稱,該系列芯片將同時支持TD-SCDMA和LTE制式。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破解技術依賴癥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手機芯片技術發展受制于人,導致高端手機市場往往為國外品牌占據,這一點在過去的2G時代已有過深刻的教訓。但在3G時代,這一狀況仍未得到明顯改觀。從當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來看,盡管國產品牌所占的份額已經穩占50%以上,但高端市場則被蘋果、三星等國外廠商牢牢占據,同時,在智能手機的關鍵部件或技術上,如操作系統、芯片等方面,大部分都是源于國外廠商。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受制于人,這就是為何高端手機市場鮮見國產品牌的關鍵原因。
在此背景下,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國產品牌手機含金量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共同目標,其中,華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曾有市場傳言稱,華為自成立第一天到現在,內部一直有一條規則,即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發之中。雖然這一說法未得到證實,但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1948件、國際PCT專利12453件、外國專利14494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0240件。這足以說明華為在技術研發、自主創新方面的投入,這也是其取得今時今日成就的關鍵所在。
再回到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消息,Ray 援引美國投資研究公司Wedge Partner 分析師Zhang Jun 的話稱,除了增加10億美元巨資加大對海思的研發力度外,華為還在4G研發方面招兵買馬。
顯然,作為高通最大顧客之一,華為推出海思K3V2,并又加大研發的投資力度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這意味著在今后,華為推出的智能終端中,將越來越多的使用其自主研發的芯片,高通不僅喪失相當部分的收入,更增加了新的競爭對手。對華為而言,不僅是減少了成本支出,而且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創新,能有效破解技術依賴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科技含量,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此外,站在4G產業發展的角度,華為的舉動將為其他國產手機廠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當越來越多國產技術標準、產品等投入到4G產業中時,也將為中國的4G產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華為構筑完整產業鏈
當前,中國4G產業已蓄勢待發,各個層面的信息顯示,4G牌照發放在即,產業鏈各方都在積極準備,其中,華為的表現值得關注。
過去幾年,華為除了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外,也在努力開拓海外市場。據了解,華為在海外市場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4G網絡建設經驗,其4G網絡已進入倫敦、新加坡、東京等全球九大金融中心。這為華為進軍中國4G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終端方面來看,華為在去年歐洲4G手機的合同中已經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而在國內市場上,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國產手機廠商正在掀起沖擊高端市場的熱潮,多家國產手機廠商嘗試推出較高價位手機,而不再局限于在中低端市場角力。其中,華為推出的新機P6更是在其內部被賦予“PK蘋果、三星下一代產品”的重任。
與此同時,針對中國4G產業,華為也做好了準備。據悉,去年中國移動首次TD-LTE招標,華為獲得25%的份額;目前,華為已在TD-LTE上全系列布局各類終端產品,并將率先推出針對中國4G市場的LTE智能手機。華為網絡業務部總裁丁耘接表示,4G正推動華為運營商網絡業務實現兩位數增長,華為現寄希望于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國內市場來實現增長。
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國4G,華為一方面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滲透、全線布局,一切只待4G牌照發放。
華為芯片面臨“內憂外患”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一直備受青睞。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用戶數達2.7億;根據IDC預測,從2011年到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年復合增長將達26.2%,美英等市場僅為12%左右。智能手機日益普及,也讓智能手機最重要部件芯片產業發展變得令人關注。
在去年的MWC 2012上,華為發布的海思K3V2吸引了業界的諸多關注,而在近期,華為更是宣布將在年底推出八核心的海思CPU。據了解,從今年初開始,華為就已在推出的高端智能機上使用了K3V2,并得到了市場的相當認可。
在芯片產業長期被高通等芯片“大佬”把控的形勢下,K3V2的推出確實難能可貴,也足以說明中國的芯片產業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與國外廠商相比,國內的芯片技術、研發能力確實還存在一定差距。正如有些媒體所指出的,K3V2在制程、硬件架構以及游戲兼容性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需進一步完善、改進。
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潛力的不斷釋放,高通也開始進軍中低端芯片市場,以期能在即將到來的中國4G產業分得一杯羹。近日,高通宣布,其全資子公司美國高通技術公司將擴展驍龍200系列處理器,新增六款雙核及四核處理器,從而增強其入門級產品陣容。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Jeff Lorbeck稱,該系列芯片將同時支持TD-SCDMA和LTE制式。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破解技術依賴癥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手機芯片技術發展受制于人,導致高端手機市場往往為國外品牌占據,這一點在過去的2G時代已有過深刻的教訓。但在3G時代,這一狀況仍未得到明顯改觀。從當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來看,盡管國產品牌所占的份額已經穩占50%以上,但高端市場則被蘋果、三星等國外廠商牢牢占據,同時,在智能手機的關鍵部件或技術上,如操作系統、芯片等方面,大部分都是源于國外廠商。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受制于人,這就是為何高端手機市場鮮見國產品牌的關鍵原因。
在此背景下,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國產品牌手機含金量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共同目標,其中,華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曾有市場傳言稱,華為自成立第一天到現在,內部一直有一條規則,即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發之中。雖然這一說法未得到證實,但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1948件、國際PCT專利12453件、外國專利14494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0240件。這足以說明華為在技術研發、自主創新方面的投入,這也是其取得今時今日成就的關鍵所在。
再回到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消息,Ray 援引美國投資研究公司Wedge Partner 分析師Zhang Jun 的話稱,除了增加10億美元巨資加大對海思的研發力度外,華為還在4G研發方面招兵買馬。
顯然,作為高通最大顧客之一,華為推出海思K3V2,并又加大研發的投資力度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這意味著在今后,華為推出的智能終端中,將越來越多的使用其自主研發的芯片,高通不僅喪失相當部分的收入,更增加了新的競爭對手。對華為而言,不僅是減少了成本支出,而且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創新,能有效破解技術依賴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科技含量,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此外,站在4G產業發展的角度,華為的舉動將為其他國產手機廠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當越來越多國產技術標準、產品等投入到4G產業中時,也將為中國的4G產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華為構筑完整產業鏈
當前,中國4G產業已蓄勢待發,各個層面的信息顯示,4G牌照發放在即,產業鏈各方都在積極準備,其中,華為的表現值得關注。
過去幾年,華為除了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外,也在努力開拓海外市場。據了解,華為在海外市場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4G網絡建設經驗,其4G網絡已進入倫敦、新加坡、東京等全球九大金融中心。這為華為進軍中國4G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終端方面來看,華為在去年歐洲4G手機的合同中已經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而在國內市場上,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國產手機廠商正在掀起沖擊高端市場的熱潮,多家國產手機廠商嘗試推出較高價位手機,而不再局限于在中低端市場角力。其中,華為推出的新機P6更是在其內部被賦予“PK蘋果、三星下一代產品”的重任。
與此同時,針對中國4G產業,華為也做好了準備。據悉,去年中國移動首次TD-LTE招標,華為獲得25%的份額;目前,華為已在TD-LTE上全系列布局各類終端產品,并將率先推出針對中國4G市場的LTE智能手機。華為網絡業務部總裁丁耘接表示,4G正推動華為運營商網絡業務實現兩位數增長,華為現寄希望于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國內市場來實現增長。
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國4G,華為一方面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滲透、全線布局,一切只待4G牌照發放。